2017報考華東理工大學是你上佳的選擇
報考華理是你上佳的選擇
華東理工大學原名華東化工學院,是1952年由交通大學(上海)、震旦大學(上海)、大同大學(上海)、東吳大學(蘇州)、江南大學(無錫)等校化工系合并組建而成的新中國第一所以化工特色聞名的高等學府。
學校1956年被定為全國首批招收研究生的高校,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確定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1993年經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華東理工大學,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獲準建設“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是國家首批實施自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
經過60多年的改革與建設,華東理工大學已發展成為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設有化工學院、生物工程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理學院、商學院、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體育科學與工程學院等15個專業學院,共有在校全日制學生近2.5萬人(其中在校全日制研究生8200余人)。
學校學位授權點覆蓋理工農醫經管等11個學科門類。學校共有68個本科專業、36個一級學科、26個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53個碩士二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3個博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80個博士二級學科學位授權點,有工程管理和工程(含18個領域)以及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多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有1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9個國家級研究基地、2個國際合作科研基地,是全國首批建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的高校和教育部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學校一直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在現有師資隊伍中,教授及其他高級職稱獲得者1300余人,兩院院士5名,雙聘院士4名,國家“-”5名,“青年千人”6名,國家教學名師2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名、講座教授2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8名,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8名,國家“863”計劃領域(主題)專家組成員3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4名,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2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3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一大批中青年學者嶄露頭角。截至2016年底,全校教職工30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85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達到69.3%,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達到35.5%,人才隊伍的學緣結構、整體素質和水平進一步提高。
2014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評審中,田禾院士科研團隊創下佳績,其“界面光電分析化學基礎研究”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獲得立項批準。該研究群體依托結構可控先進功能材料及其制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由龍億濤教授擔任群體項目負責人。
為激勵青年教師追求卓越,學校不斷完善教師發展培訓體系,于2012年底成立教師發展中心,以提升教師教學科研水平、開展合作交流、服務區域發展為目標,拓展與擴大教師的發展空間,同時,進一步加大對青年教師學術能力提升的支持力度,支持青年教師赴海外進修深造,鼓勵其前往企業、科研院所、政府進行產學研踐習,在實踐中鍛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