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理工大學2017年校企合作辦學項目簡介
2017年校企合作辦學本科專業情況簡介
軟件工程(軟件外包方向)
2017年青島理工大學繼續與青島市軟件園合作,面向山東省招收軟件工程(軟件外包方向)專業。青島理工大學與青島軟件園共同制定教學大綱,學生第一、二學年在青島理工大學完成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任務,并由青島軟件園的外國專家,強化語言教學和動手能力培養;第三學年開始分專業方向,青島軟件園相關專家為學生強化專業基礎課程,所有學生在三年內基本修完本科教學大綱的所要求學分;第四學年開始,學生在青島軟件園實訓基地進行全仿真環境開發實訓,同時完成畢業設計任務。青島軟件園通過其行業資源整合其合作的全國800多家軟件企業,通過企業訂單式培養模式,學生在大四之前就與就業單位簽訂協議,保障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畢業生就業去向——面向國外、外企中國研發中心和國內一流軟件企業,形成多層次、高質量的就業體系,一次性就業率可達到90%以上。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高智能移動技術方向)
自2013年開始,青島理工大學理學院同青軟實訓合作,面向山東省招收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高智能移動技術方向)學生。目的是共同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將教學經驗轉化為教學成果,為更多的學生提供在大學受教育的機會,同時使他們能夠滿足IT企業人才需求。青島理工大學與青島軟件園共同制定教學大綱,學生第一到五學期在青島理工大學完成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任務,第六學期由青島理工大學教師和青島軟件園的專家共同強化基礎課程,提高動手能力。所有學生在三年內基本修完本科教學大綱的要求學分;第七學期開始,學生在軟件園實訓基地進行軟件開發實訓,同時完成畢業設計任務。青島軟件園通過與其合作的全國800多家軟、硬件企業,開通企業訂單式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專業學生在大四之前就與就業單位簽訂協議,保障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畢業生就業去向——面向國外、外企和國內一流軟硬件企業,形成多層次、高質量的就業體系,一次就業率預計可以達到90%以上。
應用物理學(嵌入式技術方向)
2017年理學院繼續與青島市軟件園合作,面向山東省招收應用物理學(嵌入式技術方向)專業學生,青島理工大學與青島軟件園共同制定教學大綱,學生第一到五學期在青島理工大學完成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任務,第六學期由青島理工大學教師和青島軟件園的專家共同強化基礎課程,提高動手能力。所有學生在三年內基本修完本科教學大綱的要求學分;第七學期開始,學生在軟件園實訓基地進行軟、硬件開發實訓,同時完成畢業設計任務。青島軟件園通過與其合作的全國800多家軟、硬件企業,開通企業訂單式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專業學生在大四之前就與就業單位簽訂協議,保障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畢業生就業去向——面向國外、外企和國內一流軟硬件企業,形成多層次、高質量的就業體系,一次就業率預計可以達到90%以上。
英語專業(跨境電商方向)
本專業與山東網商集團共建共管,人才培養體系由校企雙方共同研討制定,創新育人模式,把外語人才的培養和“互聯網+”趨勢緊密結合,以實現外語人才的價值,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合作辦學模式采用“2.5+1.5”的合作辦學機制,即第1-5學期學生在青島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完成英語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學習任務,跨境電商崗位課程適當融入到學生日常課程之中;第6-8學期學生進入企業建設的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由企業采用跨境電商崗位教學和實戰的模式進行培養,同時完成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本專業將崗位課程科學地融入到專業培養體系之中,采用案例教學和項目教學的方式增加課堂的生動性和實踐性,促使學生學以致用。同時,校企共建的“跨境電商綜合平臺”,以企業軟硬件資源和業務資源為依托,為學生提供實戰崗位和專業指導,讓學生尚未離開校門就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宏闊的國際視野、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優秀的業務成績,成為企業渴求的跨界融合型人才。
日語專業(GIT方向)
本專業與青島青軟實訓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ST青軟實訓)合作,是根據產業對人才的需求,結合學院現有專業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的改革。人才培養體系由校企雙方共同研討制定,旨在拓寬學生的專業方向,提升人才培養和就業質量,突出外向型就業特色,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本專業采用“2.5+1.5”的培養模式,即第1-5學期學生在青島理工大學學習日語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企業提供相關師資培訓以及在線教育平臺,并派遣技術專家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第6-8學期在QST青軟實訓基地強化專業課程及實踐環節,按照企業的開發模式進行企業開發實戰實訓,同時完成畢業設計任務。這一校企合作共建專業既可以結合青島理工大學現有專業開拓新的人才培養方向,又可借助青軟實訓在校實訓環節和企業實踐平臺,通過工程型人才培養模式即邊學習邊實訓、再學習再實訓的螺旋式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進行培養,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當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復合型、應用型技術人才需求。
通信工程(移動互聯方向)
學校2017年新增通信工程(校區合作移動互聯方向)專業招生,本專業面向移動互聯開發領域,培養移動互聯網方向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由學校、企業共同擔當培養任務,課程由多家知名企業聯合高校共同設計,專業課設置貼近主流技術潮流,培養方式與國際接軌。學生前三年在學校完成理論課程、技術課程及實驗課程的學習,第四年到互聯網企業接受一線研發人員指導,學習針對性更強,就業前景更好。核心專業課程為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數據庫原理與應用、Java SE程序設計、Java Web程序設計、Android程序設計、Android特色應用開發、Objective-C程序開發、iOS程序開發。本專業建有專業的移動互聯應用實驗室,為學生提供當前領先技術的實驗環境,通過在企業場景中頂崗實訓和畢業實習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學校里積累企業工作經驗,從而畢業后能更好的適應企業工作環境。
軟件工程(軟件外包方向)
2017年青島理工大學繼續與青島市軟件園合作,面向山東省招收軟件工程(軟件外包方向)專業。青島理工大學與青島軟件園共同制定教學大綱,學生第一、二學年在青島理工大學完成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任務,并由青島軟件園的外國專家,強化語言教學和動手能力培養;第三學年開始分專業方向,青島軟件園相關專家為學生強化專業基礎課程,所有學生在三年內基本修完本科教學大綱的所要求學分;第四學年開始,學生在青島軟件園實訓基地進行全仿真環境開發實訓,同時完成畢業設計任務。青島軟件園通過其行業資源整合其合作的全國800多家軟件企業,通過企業訂單式培養模式,學生在大四之前就與就業單位簽訂協議,保障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畢業生就業去向——面向國外、外企中國研發中心和國內一流軟件企業,形成多層次、高質量的就業體系,一次性就業率可達到90%以上。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高智能移動技術方向)
自2013年開始,青島理工大學理學院同青軟實訓合作,面向山東省招收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高智能移動技術方向)學生。目的是共同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將教學經驗轉化為教學成果,為更多的學生提供在大學受教育的機會,同時使他們能夠滿足IT企業人才需求。青島理工大學與青島軟件園共同制定教學大綱,學生第一到五學期在青島理工大學完成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任務,第六學期由青島理工大學教師和青島軟件園的專家共同強化基礎課程,提高動手能力。所有學生在三年內基本修完本科教學大綱的要求學分;第七學期開始,學生在軟件園實訓基地進行軟件開發實訓,同時完成畢業設計任務。青島軟件園通過與其合作的全國800多家軟、硬件企業,開通企業訂單式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專業學生在大四之前就與就業單位簽訂協議,保障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畢業生就業去向——面向國外、外企和國內一流軟硬件企業,形成多層次、高質量的就業體系,一次就業率預計可以達到90%以上。
應用物理學(嵌入式技術方向)
2017年理學院繼續與青島市軟件園合作,面向山東省招收應用物理學(嵌入式技術方向)專業學生,青島理工大學與青島軟件園共同制定教學大綱,學生第一到五學期在青島理工大學完成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任務,第六學期由青島理工大學教師和青島軟件園的專家共同強化基礎課程,提高動手能力。所有學生在三年內基本修完本科教學大綱的要求學分;第七學期開始,學生在軟件園實訓基地進行軟、硬件開發實訓,同時完成畢業設計任務。青島軟件園通過與其合作的全國800多家軟、硬件企業,開通企業訂單式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專業學生在大四之前就與就業單位簽訂協議,保障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畢業生就業去向——面向國外、外企和國內一流軟硬件企業,形成多層次、高質量的就業體系,一次就業率預計可以達到90%以上。
英語專業(跨境電商方向)
本專業與山東網商集團共建共管,人才培養體系由校企雙方共同研討制定,創新育人模式,把外語人才的培養和“互聯網+”趨勢緊密結合,以實現外語人才的價值,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合作辦學模式采用“2.5+1.5”的合作辦學機制,即第1-5學期學生在青島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完成英語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學習任務,跨境電商崗位課程適當融入到學生日常課程之中;第6-8學期學生進入企業建設的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由企業采用跨境電商崗位教學和實戰的模式進行培養,同時完成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本專業將崗位課程科學地融入到專業培養體系之中,采用案例教學和項目教學的方式增加課堂的生動性和實踐性,促使學生學以致用。同時,校企共建的“跨境電商綜合平臺”,以企業軟硬件資源和業務資源為依托,為學生提供實戰崗位和專業指導,讓學生尚未離開校門就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宏闊的國際視野、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優秀的業務成績,成為企業渴求的跨界融合型人才。
日語專業(GIT方向)
本專業與青島青軟實訓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ST青軟實訓)合作,是根據產業對人才的需求,結合學院現有專業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的改革。人才培養體系由校企雙方共同研討制定,旨在拓寬學生的專業方向,提升人才培養和就業質量,突出外向型就業特色,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本專業采用“2.5+1.5”的培養模式,即第1-5學期學生在青島理工大學學習日語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企業提供相關師資培訓以及在線教育平臺,并派遣技術專家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第6-8學期在QST青軟實訓基地強化專業課程及實踐環節,按照企業的開發模式進行企業開發實戰實訓,同時完成畢業設計任務。這一校企合作共建專業既可以結合青島理工大學現有專業開拓新的人才培養方向,又可借助青軟實訓在校實訓環節和企業實踐平臺,通過工程型人才培養模式即邊學習邊實訓、再學習再實訓的螺旋式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進行培養,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當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復合型、應用型技術人才需求。
通信工程(移動互聯方向)
學校2017年新增通信工程(校區合作移動互聯方向)專業招生,本專業面向移動互聯開發領域,培養移動互聯網方向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由學校、企業共同擔當培養任務,課程由多家知名企業聯合高校共同設計,專業課設置貼近主流技術潮流,培養方式與國際接軌。學生前三年在學校完成理論課程、技術課程及實驗課程的學習,第四年到互聯網企業接受一線研發人員指導,學習針對性更強,就業前景更好。核心專業課程為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數據庫原理與應用、Java SE程序設計、Java Web程序設計、Android程序設計、Android特色應用開發、Objective-C程序開發、iOS程序開發。本專業建有專業的移動互聯應用實驗室,為學生提供當前領先技術的實驗環境,通過在企業場景中頂崗實訓和畢業實習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學校里積累企業工作經驗,從而畢業后能更好的適應企業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