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學報考季|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簡介
海天佛國,東海之濱
聞名遐邇,縱橫海宇
海納百川,自強不息
繁花似錦,綠樹成蔭
這里是浙江海洋大學2017招生報考指南系列
——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
學院簡介
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是浙江海洋大學最早實現本科、研究生多層次教育的教學科研單位。始建于2000年,其前身為浙江海洋大學海洋科學系。十多年來,學院緊密結合國家及地方的海洋戰略,充分發揮舟山群島得天篤厚的自然海域條件,開展海洋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取得了較為迅猛的發展。目前學院人才梯隊合理,學科平臺完善,科研力量強勁,主干學科海洋科學進入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前5名,成為浙江省及東海區海洋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主要的支撐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94余人,其中兩院院士(兼職)2人,國家-獲得者1人,省千人2人,錢江學者1人,中組部專家1人,教授、博士占總人數的70%,師資力量強勁。學院下設海洋科學、生物科學、環境科學3個系,擁有海洋技術、海洋科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以及海洋科學一級碩士點(包括物理海洋學、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海洋藥學、海島開發與保護等5個二級碩士點)。已實現本、碩雙層次培養,其中海洋技術專業為省優勢專業、海洋科學專業是國際化試點專業,兩個專業均依托省一流學科(海洋科學一級學科)建設,目前均已實現一本招生。
學院始終將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當作學院發展的首要任務。在學科建設及科學研究方面,目前學院擁有“海洋科學”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和“海洋科學”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建有“國家海洋設施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海洋生物種質發掘與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兩個國家級科研平臺,擁有“浙江省海水養殖裝備與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海洋增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洋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和“浙江省海洋生物種質發掘與利用工程實驗室”等4個省級科研平臺,建有“海洋設施養殖工程技術”2011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擁有浙江省海水養殖重點科技創新團隊。建有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點和1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示范基地”;“十一五”以來,學院主持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計劃課題及公益性行業專項48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0多項,在主要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獲發明專利65項、實用專利95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教育部一等獎等省部級獎15項。在海洋養殖設施工程與裝備、特色海洋生物資源發掘與利用、海洋生態環境修復與治理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深水網箱研發、石首魚科魚類、海洋頭足類育種及增養殖、海域價值評估等研究走在國內前沿,形成了顯著的優勢。
在人才培養方面,近十年來,學院先后為社會培養優秀本科畢業生2000多名,碩士畢業生200多名,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十余名。本科和研究生一次性就業率分別達到93.3%和100%,本科考研錄取率達到30%。且50%以上的學生被211、985等大學錄取;本科畢業出國深造人數逐年增多;相關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二等獎3項,為省內及國內培養了大批海洋科學類優秀人才,為我省和我國海洋經濟戰略的實施提供了重要支撐。此外,學院還特別重視國際化教育,學院與臺灣海洋大學、俄羅斯國立湖河漁業研究、日本東海大學、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等30多所境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與美國、意大利等多個高校建立了本、碩、博聯合培養項目。中意海洋生物學碩士聯合培養項目正式得到教育部的批準,為本學院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奠定了較好基礎。
專業介紹
生物科學
生物科學專業是在2000年8月,學校實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海洋科學學院(二級學院)成立后新設的四年制理科類本科專業之一。2001年開始面向全省招生,2002年開始面向全國招生。2008年生物科學專業被列為浙江省重點專業。學校非常重視省重點專業的建設工作,在保障正常專業教學日常經費以外,學校對省重點專業進行足額配套,在每年年初下撥預算經費。同時學校教務處和學院對生物科學專業的實驗室建設給與大力支持;2008年將本專業的實驗室-海水養殖生物遺傳與發育實驗室優先推薦省財政廳實驗室建設專項評審并獲成功(建設經費共146萬,其中120萬省財政,26萬學校配套;2009年底將本專業的生物實驗教學中心推薦到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并獲批準(建設經費100萬元,其中學校配套50萬元;2009年本專業的生物實驗教學中心續建項目優先推薦省教育廳實驗室建設專項(建設資金70萬元;另外專業教師還積極將省部級科研項目的配套經費用于本專業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添置和更新。2009年本專業的生物實驗教學中心續建項目優先推薦為省教育廳實驗室建設專項。
本專業專職教師15人,其中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6人,具博士學位及在讀博士共12人。本年度本專業在校學生120人,生師比為8:1。本專業教師隊伍不論是年齡結構,職稱結構還是學歷結構均處于合理水平,具有較好的發展后勁。另外,本專業還有擁有一支包括院士,外籍專家,華人學者在內的外聘教師隊伍,共計有9人,主要來自國內外高校和科研單位,具有海洋領域的專業背景,通過不定期來校為學生開展各種講座和報告等形式,對于開拓學生知識面,了解學科發展方向和行業動態具有積極意義。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的學生可到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也可以到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園林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科學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專業是浙江海洋大學于2008年新建專業,以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需要,尤其適應我國海洋經濟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為培養目標。使學生成為具備生物學基礎知識,系統掌握現代生物技術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和理論,掌握現代生物實驗原理及技術;具有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能在醫藥、輕工、食品、環保等相關行業的企業、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專門人才。
生物技術專業立足海洋,面向海洋,在課程設置上體現出了濃郁的海洋特色,培養學生具備正確認識海洋、開利用海洋和保護海洋的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本專業依托浙江海洋大學海洋科學省重點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省重點學科、海洋科學省重中之重學科和海洋科學省一流學科,經過八年的建設發展成為浙江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科的支撐專業之一。在辦學資源,辦學特色,人才培養等方面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已初具規模。
生物技術專業共擁有教師17人;教師中,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6人;副高職稱以上教師占比接近60%;具博士學位9人,在讀博士3人,共13人,占比達到80%;40歲以下教師占比達到70%以上,且均具有博士學位。目前,本專業的生師比為6.87:1;本專業教師隊伍不論是年齡結構,職稱結構還是學歷結構均處于合理水平,具有較好的發展后勁。
本專業依托學校“海水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種質資源發掘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和“海洋領域國家科技合作基地”等3個國家級科研平臺以及8個省級科研平臺的支撐,為人才培養進一步提供了助力。此外本專業擁有兩個國家級教學平臺和3個省部級實踐教育基地,為學生的野外實習,海上實習奠定了基礎;在上述基礎上,本專業堅持以學科發展促學生知識結構和科學研究能力的提高。以學科競賽為抓手,構建跨學科的學生能力訓練平臺,開拓學生知識視野和研究能力。2015-2016學年,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參加國家和浙江省組織的各種競賽,收獲一等獎3個(其中國家級2項),二等獎13個(其中國家級2項),三等獎16個(其中國家級2項)。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環境工程與科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簡介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前身為1978年的舟山師范專科學校生化專業,2015年由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合并而成。專業順應國家建設海洋強國、建設生態文件的需要,致力于培養具有較系統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從事環境監測及評價、污染防治修復和環境規劃管理工作,以及相應的涉海類崗位工作的,具有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具有明顯的海洋環境科學與工程特色。l專業現有師資21人,生師比12.9:1,師資隊伍中高級職稱教師比例67%,博士學位教師比例71%,師資力量強大,學緣結構合理,通過“導師制”,引導學生進行各級各類創新創業訓練;l專業依托海洋科學一級學科(省重中之重學科、省一流學科A類),共享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科學考察船(2艘),學科和專業平臺優越;l專業實驗室現有15個分室,總面積2060㎡,實驗設備總值約1100萬元,包括單價5萬元以上的大型儀器設備31臺(套),建有校內外實踐基地近30個,實踐教學內容豐富多樣。
海洋科學
海洋科學專業簡介海洋科學專業始建于1998年,是一個年輕學科,但學科凝聚力強、發展迅速,下設海洋科學和海洋技術兩個專業方向。2003年海洋技術專業獲批省重點專業,2010年海洋科學類實現一本招生,2011年“海洋科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獲批,2014年,海洋科學列入省新興特色專業建設。2014年開始,海洋科學與海洋技術專業實行大類招生,分類培養模式,海洋科學專業現設物理海洋、海洋生物學、海洋環境科學三個專業方向。通過專業建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學科專業教師人才梯隊合理,科研、實踐、教學平臺完善,已逐漸成為我省海洋類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海洋科學專業現有專任教師21人,其中高級職稱13人、博士13人。45歲以下青年教師16人,年齡結構以30~45歲人員居多,學緣結構廣泛,成員年富力強,師資力量發展有后勁。師生比為1:13.62。本專業教師不僅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具有很強的科研實力。近5年,累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7項;先后承擔省新世紀教改項目等各類教改項目8項,建設有省級精品課程“海洋科學導論”和校級精品課程“物理海洋學”,已出版《物理海洋學基礎》、《流體力學基礎》、《象山港營養鹽和泥沙輸運》、《物理學前沿與高新技術》等教材和專著。依托學科優勢,本專業建有省財政實驗室“海洋科學與技術綜合實驗室”,面積860平方米,擁有儀器價值250.5萬元;此外,本校建有國家海洋設施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預算總投資5400萬元;此外,本學科專業參與共建了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長江口及其鄰近海域海洋生物與生態野外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新建了生物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海洋科學省級實驗教學中心重點建設項目,“浙海科1號”列入國家海洋科考船序列,“浙海科2號”正在建造。啟動了“東極島綜合科學試驗村”建設。上述平臺已經成為是本專業學生出海實習、海洋調查、海上工程實踐、本科畢業論文等內容的重要實踐教學平臺。此外,本專業擁有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國海洋科技創新引智園區,與挪威生命科學大學、日本東京海洋大學、俄羅斯南烏拉爾大學、臺灣海洋大學等國境外高校建立了本科交流和互訪機制。年均出國交流本科學生達10余人次,與挪威生命科學大學、日本東京海洋大學等建立了本科生學分互認和研究生保送機制,畢業后可進一步通過雅思后直接攻讀對方高校的研究生。2014年,海洋科學專業列為浙江省首批國際化專業。海洋科學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獲得開展海洋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系統掌握海洋科學,特別是涉及海洋學相關的基本理論、海洋調查的基本技能和從事海洋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具有一定的從事海洋科學和相關學科的理論研究、應用研究以及管理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海洋科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和海洋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海洋科學研究基本功的訓練,掌握現代海洋科學基本調查方法和實驗技能,具有從事海洋科學研究、海洋觀測與勘探的基本能力。
海洋技術
海洋技術專業簡介海洋技術專業是浙江海洋大學海洋特色專業之一。1999年設置海洋技術專業,2010年設置海洋科學技術專業,是我國最早設置海洋科學類專業的高校之一。2003年海洋技術專業列為省重點建設專業,2008年再次列為省重點建設專業,2009年按海洋科學類專業招生并列入省第一批招生計劃,2012年海洋技術專業列入省優勢專業建設項目。依托本專業建設成效,2011年浙江海洋大學成功獲批海洋科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12年專業依托學科海洋科學又獲批浙江省重點學科;2014年海洋科學又獲批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2015年底海洋科學獲批為浙江省一流學科。本專業以國家和浙江省海洋發展戰略為背景,緊密結合地方海洋經濟發展需求,堅持海島辦學優勢和特色,服務面向“兩區”建設和地方海洋技術產業的發展需求;立足舟山、面向東海,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科學素養,具有海洋科學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具有國際視野和海洋精神,具有人文素養和合作競爭意識,具有較強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復合型、創業型應用人才。本專業以社會實際需求為導向、以學生能力為目標,構建了知識-能力-素質有機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與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專業培養的學生受到系統的海洋綜合調查技術、海洋探測技術、應用海洋工程技術等一項或多項實用技能操作訓練,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扎實全面的海洋技術基本知識,系統掌握現代海洋探測技術和海洋工程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能夠進行海洋調查、海洋資源評估、海洋環境監測及海洋管理,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工作能力、科研合作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夠在海洋開發技術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技術開發服務和管理工作。現有專任教師12人,其中專任教師12人,具有行業背景教師2人,雙兼挑教師4人。教師中共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4人。高級職稱者比例達50%;擁有博士學位者9人,占教師總數的75%;擁有國家千人1人,擁有浙江省151人才、舟山市111人才1人;在年齡組成上,45歲以下青年教師10人,年齡結構以30-45歲人員居多,學緣結構廣泛,成員年富力強,師資力量發展有后勁。2014-2016年間,本專業總共招生85人,生源來自江蘇、陜西、陜西、山東、四川、安徽、浙江、貴州、內蒙古、河北等全國多個省份。一志愿報考率平均為186.67%;錄取調劑率為零。
考研喜報
學院活動
海科學院2017年團學干部培訓課
2017年4月19日,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黨的群團工作會議,海科學院舉辦了“探索團學思路,共創海大夢想”團學干部培訓會。
本次培訓會馮浩然老師給團學干部上了一堂《深入基層、服務青年——談談團學組織如何走好群眾路線》,目的是培養團學干部的創新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不斷提高團學干部的綜合素質,更好地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幫助團學干部深入了解共青團工作,明確工作目標,理清工作思路,掌握工作方法;提高廣大團學干部思想政治覺悟,培養一支素質高、作風硬的團學干部隊伍。
同學們積極討論并發表自己對團學工作的看法,并且對團學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和領悟。
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召開2017屆考研表彰暨2018屆考研動員大會
2017年5月17日,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在楊存國二號報告廳舉辦了2017屆考研表彰暨2018屆考研動員大會。出席本次大會的領導和老師有:校黨委副書記吳中平、學院黨委書記穆軍、學院院長呂振明、學院黨委副書記劉松平、輔導員樓林燕、莊億窈。大會宣讀了喜報名單,并給予表彰。
首先學校領導對于同學們的努力表示肯定,考研是一件艱苦的事,要求同學有恒心有毅力,在學習上勇攀高峰。考研的成功對于他們來說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這也許會改變他們的一生。現在社會的就業競爭很激烈,考上研究生可以為自己的就業多一個選擇。其次,2013級練慧俊同學代表學生發言,表示在大三期間一定嚴以律己、珍惜時間準備2018年的考研。會議最后,全體師生合影,此次表彰大會圓滿結束。
浙江海洋大學第八屆體育文化節
歡迎報考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海洋科學類、生物技術、生物科學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