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理科試驗班類專業解讀
理學院
突出優勢
2 理學底蘊深厚:理學專業歷史悠久,可追溯到1960年,1998年組建成立理學院。
2 理學大師領銜:擁有兩院院士、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和外專-獲得者等一批大師。
2 學科實力突出: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流動站的一體化學科體系。
2 教育教學碩果累累: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篇,為我校擁有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最多的學院之一;本科生深造率多年來始終名列學校前茅。
2 教學科研平臺雄厚:擁有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發光與光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學院承擔的重大、重點科研項目多;SCI論文數量多質量高。
2 國際交流合作領先:擁有學校第一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本科生聯合培養項目數量多;學生國際學習交流廣泛;外籍教師授課水平高。
■學院簡介
理學院作為學校理科建設的主力軍,學校理工學科融合、創新的重要支撐平臺,是北京交通大學培養創新人才、建設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力量。學院下設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光電子技術研究所、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研究院、基礎與交叉學科研究院。學院致力于培養厚基礎與寬口徑相結合、基礎學科與交叉學科相結合的創新人才,為學生系統學習數理基礎知識、提高實驗動手能力、利用數理思維和扎實數理基礎進行多學科應用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環境。學生就業面廣,本科生深造率一直名列學校前茅。
■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 | 知名學者 | u 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敘瑢院士 u 雙聘教授:洪濤院士、姚建銓院士、陳志南院士、馬志明院士 u -獲得者:胡斌教授 u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王永生教授、滕楓教授 u 韓國院士JinHoKwak為我校第一個“外專-”專家 |
名師 | u 國家級和北京市教學名師:王玉鳳教授 | |
榮譽團隊 | u 國家級物理教學團隊 | |
教師職稱 | u 教授65人(35%),副教授83人(44%) u 84.8%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 u 博士生導師59名(32%),碩士生導師95名(51%) u 67.5%的教師有一年以上出國經歷 |
■學科與科學研究
學院設有數學、物理學、光學工程、統計學4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共同建設系統科學、電子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學科;擁有數學、物理學、光學工程、統計學、生物學、化學工程與技術6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數學學科在201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位于第303名。擁有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發光與光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院的學術水平和科研實力穩步提升,檢索學術論文數量與質量居全校前列;學院先后承擔了國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863”、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際合作項目以及各部委各行業、地方政府的科研項目等。
■國際交流
學院堅持國際化辦學理念,主持有“外專-”和“111引智計劃”等多個高端外國文教專家項目。學院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加拿大西部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英國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等多所國外知名大學簽訂了“2+2”、“3+1”、“3+1+1”合作辦學協議,為學生出國深造提供良好平臺。
網址:http://sci.bjtu.edu.cn/
■思源班
理學院思源班將在2016級理科試驗班類新生中選拔,學生可自由申請參加思源班面試選拔,開學后一周內進行面試選拔,依據高考總成績、數學成績和面試成績選拔30人左右。
理學院思源班學生實施前兩年厚基礎教育和后兩年寬口徑專業教育的“2+2”培養模式,學生在入學一年后可任意選擇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材料化學四個專業繼續學習,二年級結束前學生有二次選擇專業的機會。從第四學期開始實行集體導師制,在選課、學習方法以及今后發展方向予以具體指導。在符合推免要求的前提下,思源班的學生可獲得高保研率。在校期間,學生均有機會參加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等多項國際合作項目,開闊國際視野。另外學院鼓勵并支持思源班學習成績優秀并有余力的同學在校期間修讀我校其他學院相關專業的雙學位,并對其攻讀第二學位的學費予以全額或者半額支持。
招生專業:理科試驗班類
2016年學院以理科試驗班類進行大類招生,其中理科試驗班類包括: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統計學專業、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材料化學專業。理科試驗班類學生第一學年按照理學大類培養方案進行通識培養,學生在第二學期進行專業分流,分流到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統計學專業、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和材料化學專業。
信息與計算科學
☆專業簡介
該專業依托數學等一級學科博士點,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掌握信息與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能解決信息科學與工程技術實際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目前已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學生在校期間有機會赴國外學習,進行校際聯合培養。
☆專業特色
專業特色 | 學科方面 | u 信息運籌學學科為北京市重點學科; u 培養既有數學基礎又有實踐能力的高級科技人才; u 師資力量雄厚,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全體教師比例的70%。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名,北京市科技新星2名,北京市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u 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并設有博士后流動站。 |
科研方面 | u 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百余項,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每年發表學術論文數居全校首列,著作十余部; u 教師中留學人員比例大,與國際和國內著名高校有著廣泛交流; u 多次主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 | |
人才培養方面 | u 第一學年按照理學大類培養方案進行通識培養;從第二學年開始按照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特色培養,尤其從第五學期開始可以選修基礎數學類、運籌類和應用數學類三個方向的課程,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 u 通過多種國際合作培養專業人才,每年選派若干成績優秀的本科生到國外留學。目前已與英國伯明翰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建立了“2+2”本科生聯合培養項目,與加拿大西部大學(原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英國皇家瑪麗學院和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建立了“3+1+1”本碩聯合培養項目。 u 通過校際間短期學生互訪交流,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擴展學生的視野。目前已與臺灣新竹大學、臺灣清華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的數學專業建立了6個月短期交流項目。 | |
深造從業方面 | u 本專業學生的就業率與深造率連續四年位于我校第一,達99%以上; u 深造去向選擇范圍廣,可以攻讀理工科、經濟管理類等專業的研究生,近五年去向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 u 從業口徑寬,可在銀行、證券、信托、保險、電信、軟件開發、國家機關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等相關領域從事理論研究、算法設計、軟件開發、網絡管理、數據處理等工作。 |
☆學生前景
本專業的學生繼續深造的比例一直高居學校前列,同時出國深造的比例也不斷上升。就業面較為寬廣,近五年的畢業生多以金融和IT行業作為求職方向,占所有就業學生的比例達80%以上,金融單位包括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IT行業有華為、百度、新浪等。
信息與計算科學畢業生就業去向
年份 | 就業率 | 出國深造率 | 國內深造率 |
2011 | 100% | 14.5% | 33.6% |
2012 | 100% | 17.5% | 42.1% |
2013 | 97.9% | 17.1% | 32.0% |
2014 | 98% | 19.8% | 38.6% |
2015 | 98.2% | 15.5% | 40.9% |
統計學
☆專業簡介
統計學是一門關于數據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斷的科學。它以概率論為基礎又為概率論的應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主要從事隨機現象中數量規律的教學和研究;它與其它數學分支相互滲透,在交通、自動控制、工廠產品的質量控制、農業試驗、生物、醫學、金融保險等領域都有重要的應用。本專業重點培養學生用所學理論、方法和技能創造性地解決某些生產實踐中或應用領域中科研課題的能力。
☆專業特色
專業特色 | 學科方面 | u 培養既有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基礎又有應用實踐能力的高級科技人才; u 師資力量雄厚,專職教師19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全體教師比例的95%以上,其中外聘院士一名、北京交通大學講座教授一名(加拿大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名、北京市科技新星 1 名、全國優秀百篇論文獲獎者一名。 u 具有統計一級博士點授予權,并設有博士后流動站。 |
科研方面 | u 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二十余項,每年發表高水平(SCIE)學術論文數40多篇; u 教師中留學人員比例超過85%,與國際和國內著名高校交流合作廣泛。 | |
人才培養方面 | u 與本專業相近的專業有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以及金融數學等; u 第一學年按照理學大類培養方案進行通識培養;第二學年開始按照統計學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特色培養,從第五學期開始可以選修應用統計類和統計計算類兩個方向的課程,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 u 本專業目前已經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英國倫敦大學瑪麗學院及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等初步簽署了“2+2”本科生聯合培養合作意向。 | |
深造從業方面 | u 根據我校本專業設立之前兩年多的調研發現:全國統計學專業人才缺口巨大,各大高校統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率與深造率居高不下; u 深造去向選擇范圍廣,可以攻讀理工科、經濟管理類等專業的研究生,專業排名靠前的學生可以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 u 統計是處理數據的科學,因此從業口徑寬,可在銀行、證券、信托、保險、電信、網絡公司、國家機關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等相關領域從事理論研究、算法設計、軟件開發、網絡管理、數據處理等工作。 |
☆學生前景
統計學專業雖然是我校新設立的專業,但根據我們的調研結果表明,近幾年國內各大高校統計學專業的畢業生一直供不應求,全國范圍內對統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趨勢。
畢業的學生如不愿繼續深造,則均可在銀行、證券、信托、保險、電信、軟件開發、國家機關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等相關領域從事理論研究、算法設計、軟件開發、數據處理等方面的工作。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專業簡介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前身為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2013年教育部調整專業名稱時改為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本專業依托光學工程北京市重點一級學科、信號與信息處理國家重點學科,針對我國新興光電產業中發光、顯示、照明、光信息、光電檢測和太陽能利用等領域的人才需求,培養掌握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領域基礎理論和相關技術、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適應光電子產業的高級專門人才。
☆ 專業特色
專業特色 | 學科特色 | u 北京市特色專業; u 擁有院士2人,國家-獲得者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教授、副教授占90%,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80%; u 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后流動站。 |
教學、科研特色 | u 科研實力雄厚: 1. 2009年以來承擔縱向項目一百余項,累計科研經費七千余萬元,其中國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973課題、863項目、杰出青年基金等十余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六十余項; 2. 2009年以來發表SCI論文四百余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八十余項,獲得教育部科技成果獎一等獎1項。 u 教學成果突出: 1. 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類1等獎1項; 2. 國家級優質資源課2門; 3. 教育部和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國家工科基礎課程物理教學基地團隊; 4. 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北京交通大學工科物理教學基地”。 | |
人才培養特色 | u 教學實力強: 1. 擁有一支以院士、千人、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為領軍人物的教學科研隊伍,教學、科研經驗豐富; 2. 擁有國家級物理教學示范中心、專業實驗室以及發光與光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實踐教學平臺; 3. 擁有與大恒公司共建的教學與實習基地1個; 4. 實驗室總面積3745.5平方米,擁有實驗設備2161臺套,總價值3061萬元。 u 面向需求培養: 1. 培養我國新興光電產業中發光、顯示、照明、光信息、光電檢測和太陽能利用等領域的專業人才; 2. 個性化培養。本專業知識體系分為三個主要層次,面向該專業的七個主要方向,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興趣愛好選擇一到兩個方向進行深入學習。 3. 注重加強數理基礎課程,重點掌握應用光學、物理光學、激光原理、光電子學、光電檢測技術、光通信技術、太陽能電池、光電專業實驗等專業類課程知識; 4. 重視實踐教學。構建了基礎、綜合設計和創新研究的分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學生進入與大恒共建的教學與實習基地進行專業實習。 | |
就業方向及優勢 | u 深造率高 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等多所國外著名大學開展了合作辦學,優秀學生可以按照“2+2”或者“2+3”模式到國外聯合培養; 每年有近60%本科畢業生深造,大部分學生進入著名科研院所、高校讀研。 u 畢業生受社會歡迎 就業率100%。畢業生能夠直接在光學設計、光纖通信、光電子制造和測試、光電探測與傳感、激光與應用、照明與顯示、新能源等領域就業,在國有大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外商獨資公司從事產品研發、市場開拓和企業管理等工作。 |
☆學生前景
本專業注重高層次的人才培養,每年有近60%的本科畢業生出國深造或者在本校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研究所、浙江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著名科研院所、高校讀研,另有40%的畢業生直接進入光電信息產業領域,從事信息、光電子、光通信、光機電算一體化和物理學在內的科學研究及技術開發等工作,就業去向包括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兵器集團和鐵路部門以及中國鐵通、中興通訊、華為、北京京東方、上海夏新、深圳創維、富士通、深圳富士施樂、北京濱松、武漢光訊等國有大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外商獨資公司等。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生去向
年份 | 就業率 | 出國深造率 | 國內深造率 |
2011 | 100% | 9% | 48% |
2012 | 100% | 15% | 38% |
2013 | 99% | 18% | 48% |
2014 | 99% | 11% | 50% |
2015 | 100% | 10.9% | 51.5% |
材料化學
☆專業簡介
材料化學是從化學的角度研究材料設計、制備、組成、結構、表征、性質和應用的一門科學。我校材料化學專業融合了交大工科院校的特色,堅持“以人為本,化學是基礎,材料是特色,創新人才培養為核心”的辦學理念,以構建“教學-實驗-探索-研究”模式的創新人才培育體系為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勝任材料、化學、化工和環保等交叉行業的工作。
☆專業特色
專業特色 | 學科特色 | u 化學和材料的交叉學科,新材料技術是國家中長期重點支持的領域之一; u 師資力量雄厚,教授、副教授占全體教師的85%,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95%; u 具有理學學士、工學碩士和工程碩士、理學博士的學位授予權。 |
教學科研特色 | u 堅持“教學-實驗-探索-研究”模式的創新人才培育體系; u 加強實踐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實現從“教—學”向“研—學”的過渡,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拓寬就業渠道; u 與國際、國內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有廣泛交流和合作;與國內大型企業(金隅集團的中國建筑材料研究總院)和科研單位(如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過程研究所、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等)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開拓視野的機會; u 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40余項,近年來發表SCI和EI收錄的高水平學術論文170余篇,發明專利50余件; u 近五年本科生參與發表的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SCI收錄近20篇。 | |
人才培養特色 | u 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的科研教學團隊,教學、科研經驗十分豐富; u 在教學中,教師堅持以人為本,除了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外,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優良品質; u 設立了有機、無機、儀器分析、材料等實驗室供學生進行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實驗能力; u 建立了供學生參與校外實踐的實習基地,包括化工、石油、建材等領域; u 合理的專業基礎課設計,培養學生除從事本專業研究外還能勝任與材料化學相關領域的工作; u 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利用各種機會,隨時對學生職業規劃,興趣培養及發展等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 |
深造及就業特色 | u 每年選派若干本科生到國外進行“2+2”本科生聯合培養,為學生在國外進修提供幫助; u 每年有近60%本科畢業生深造,部分學生畢業后進入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等國外高校和研究所進行深造,另外就讀于國內高校或研究所,主要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及中科院化學所、國家納米研究中心等研究所; u 就業率近100%。材料化學畢業生可在化學化工、教育、環保、市政、建筑、消防等企事業單位就職,現有部分學生就職單位主要涉及:北京當升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北京七星華創電子科技股份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聯科偉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藍月亮實業有限公司、華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長虹集團及北京燕山石化集團,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 |
☆學生前景
? 畢業生就業行業:光電信息、化學化工、教育、環保、市政、建筑、消防等;主要就業單位:北京當升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北京七星華創電子科技股份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聯科偉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藍月亮實業有限公司、華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長虹集團及北京燕山石化集團;
? 深造率一直位于我校前列,保研或考研比例在45%以上,去向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 近幾年不少畢業生選擇出國深造,去向有美國曼徹斯特大學、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等。
材料化學專業畢業生去向
畢業屆 | 就業率 | 出國深造率 | 國內深造率 |
2011屆 | 98% | 14% | 42% |
2012屆 | 100% | 17% | 47% |
2013屆 | 100% | 7% | 49% |
2014屆 | 97% | 6% | 54% |
2015屆 | 100% | 9% | 46% |
院長談專業:
理學院本科生專業設置有三個顯著的特點:
1、學生理學基礎扎實、科研素質好、水平高。
理學院數學類、物理類、化學類課程具有深度,注重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思維,為學生將來從事科學研究夯實了基礎。
2、學生社會適應性強,深造率高。
理學院的學生數理化基礎厚重、扎實,學生就業和繼續深造可選的范圍廣,學生畢業后適應面寬。本科生的深造率多年來始終名列學校前茅。
3、學生出國深造機會多,聯合培養的質量高。
理學院本科生人才培養借鑒了國外的辦學理念,學院具有學校第一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納米與材料技術”專業;與多所國外知名大學簽訂了“2+2”“3+1”或“3+1+1”合作辦學協議;引進了一批優秀外籍教師授課。學院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質量高,學生參與國際合作交流的機會多,為學生出國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理學院派送到滑鐵盧大學進行“2+2”聯合培養的柴愚同學在SCIENCE上以第1作者身份發表論文,董譙遠同學獲得該校2012年唯一的黑莓獎學金。
院長簡介:馮其波教授,博士生導師,理學院院長,北京市優秀教師;長期從事光電檢測技術及儀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重點項目、國家863項目等,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