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綜合評價招生--電子信息類創新實驗班
電子信息類創新實驗班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
一、電子信息類創新實驗班簡介
青島及山東半島與電子信息類密切相關的產業就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及外圍設備、高速寬帶網絡與通信產品、高智能信息家電、新型元器件、新型電子材料以及軟件產品。目前青島已擁有以海爾、海信、朗訊、澳柯瑪、松下電子、安普泰科等企業為核心的220余家電子與通信企業,以海爾科技、高校軟控、中天信息等企業為骨干的119家軟件企業。青島及周邊地區已形成青島通信類和家電類產品產業群、濟南網絡產品和軟件產品產業群、煙臺電子元器件及電子材料產業群、威海計算機外部設備產業群、淄博電子陶瓷元器件產業群。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10420億元,重點規劃建設項目660個,總投資4670億元,項目范圍涵蓋了能源、電子制造業、高技術產業、港口交通、城市基礎設施、農業和生態環境等。共有省級以上電子信息產業基地29 家,共入駐企業878 家。因此,以青島為龍頭的山東半島,對電子信息領域人才培養具有長期穩定的市場需求,畢業生有良好的就業前景。
電子信息類創新實驗班包含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4個專業。2013年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被批準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院在工程人才培養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電子信息類創新實驗班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電子信息領域的工程技術人才,以滿足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二、招生計劃:理科30人
三、培養方案(模式)
1.分段式培養模式
采用分段式培養模式,學生1~4學期完成通識教育課、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注重人文素質培養,強化基礎,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第4學期學生可在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以及微電子科學與工程4個專業進行自由選擇,第5~6學期進入各自所選定的專業學習;第7~8學期在相關企業進行項目實踐及畢業實習。
2.動態管理模式
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優秀工程技術人才,對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為保障優秀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學院實行動態管理模式,學生因學業或興趣等原因可按學校有關規定選擇轉專業。
3.強化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全部學生在入學初即配備學業導師,在導師指導下參加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驗項目工作。
四、創新潛質或學科特長要求:在數學、物理、信息技術和科技創新等方面有突出成績者。
五、開放性筆試題目
1.“物聯網+”飛速發展的利與弊?
2.電子商務和實體經濟對立嗎?互聯網的影響和意義何在?
要求:
1.任選一個題目撰寫論文,字數1500字左右,注明參考書目,A4紙,本人手寫。報名時上傳掃描件或照片,保證清晰度。
2.論文不得抄襲、代寫,一經查實,將按國家、省有關規定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