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工業大學NCUT新專業——人工智能專業
專業特色
人工智能專業是主動適應“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國家及首都發展戰略,按照新工科建設的理念設置的專業。面向人工智能理論技術前沿和產業應用創新需求來設置課程內容,在課程體系上體現了人工智能的多行業融合和多學科交叉的特點,部分行業前沿課程由知名IT企業和學校共同開設,同時在培養方案上強化了結合產業實際的創新實踐和實習實訓的特點。
本專業依托學校優勢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擁有“大規模流數據集成與分析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專業教師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知識工程、軟件服務、物聯網、圖像處理等領域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等項目,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獎多項。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人工智能理論、技術和工程應用方法,具備堅實的計算機軟硬件、信息系統、數學等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的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能力,并特別具備面向實際行業需求的創新實踐能力,能夠在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智能、計算機視覺、知識工程等研究方向及城市治理、工業互聯網等交叉應用領域從事技術研發、系統設計和產品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生將系統學習計算機、信息處理和數學方面的基礎知識以及人工智能基礎理論、機器學習、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知識,接受從事人工智能研究與工程應用的基本訓練,具有利用人工智能前沿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研發人工智能新型應用的能力。
培養模式
本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前沿知識、實踐創新能力和科學研究素質,強調科教融合和產教融合。核心課程實施小班教學;大三開始實施導師制,為每位同學配備具有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的教師擔任學業導師,指導和帶領學生參與研發實訓項目、產業實踐項目和相關競賽,并鼓勵學生開展結合實際科研項目和產業應用場景的自主學習和研究型學習,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力和潛能。
主要課程
離散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人工智能導論、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算法設計與分析、Linux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系統原理、軟件工程、云計算、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基礎、數據挖掘、大數據處理與智能分析、模式識別與計算機視覺、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自然語言處理、知識表示與處理、人工智能平臺與工具等。除此之外,學生還要參與數據智能專題訓練課程設計、計算機視覺專題訓練課程設計、人工智能領域應用專題訓練課程設計、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
師資隊伍
現有教師15人,其中:教授/研究員4人、副教授/副研究員7人,包括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13人,其中7人整建制來自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建成了一支由原中科院首批百人計劃專家牽頭的學歷結構、學緣結構與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專業實驗室
本專業建有設備先進的軟硬件實驗室、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和AI實訓平臺等,具有“大規模流數據集成與分析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易華錄等企業聯合實驗室,建立了完善的課程實驗與工程實習實訓體系。“大規模流數據集成與分析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是北京市第一批大數據方向重點實驗室,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智能交通、智慧電網等多個領域,2017年北京市科委三年考評優秀,2019年實驗室數據智能方面的成果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為科教融合及學生實訓實踐奠定了充分的條件。
就業展望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經濟社會生活。本專業就業方向廣泛,除繼續升學深造外,城市治理、工業制造、研究與教育等經濟社會各領域都面臨著人工智能高速發展引發的人才巨大缺口,人工智能領域的高水平人才就業前景十分廣闊。
以智為力,創新致遠。平常人,平凡事,進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