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學院2020年音樂舞蹈學院招生簡章
音樂舞蹈學院伴隨著邢臺學院110年辦學歷史逐步發展、成長、壯大。1996年成立音樂系,2018年更名為“音樂舞蹈學院”。2005年開始招收音樂學本科專業,2007年開始招收舞蹈學本科專業。目前在校生909人,招生規模和在校生人數均居河北省高校前列。
學院現有教職工57人。專任教師4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在讀博士5人,委培博士11人。師資以中青年教師為主,是一支學緣結構合理、業務精湛、教學經驗豐富,具有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的教師隊伍。他們分別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上海戲劇學院、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烏克蘭哈爾科夫藝術大學、天津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河北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院校。近年來,主持和參與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余項,出版著作10部,發表學術論文二百余篇,榮獲科研獎勵10余項。
同時,學院還聘請烏克蘭亞歷山大哈爾科夫國立大學艾利克斯博士、烏克蘭敖德薩音樂學院安德烈博士、烏克蘭國立師范大學安娜博士長期授課;聘請首都師范大學尹鐵良教授、田培培教授、著名歌唱家梁召金、河北師范大學馬子興教授以及河北省著名舞蹈教育家金喧、邢令果教授等為邢臺學院客座教授;聘請鄭新、余曉嫻、劉誠等知名編導為特聘教授,開展形式多樣的學術、教學及藝術交流指導。
學院擁有能夠滿足現代化教學、科研和演出需要的完善設施設備:現擁有11438㎡教學樓、1200㎡琴房樓和1796㎡音樂廳。設有學術報告廳、多媒體教室、合唱排練教室、電子鋼琴教室、電腦音樂制作教室、器樂排練教室和8個標準化舞蹈教室,價值四百多萬元的移動舞臺設備(燈光、音響、LED大屏幕等),以及種類多樣的民樂樂器、西洋樂器。硬件設施設備在全省高校中首屈一指。
學院確立了培養“上得講臺、登得舞臺”的高素質應用型音樂舞蹈人才的培養目標。通過全方位、多層面搭建實踐教學平臺,構建起了“學練演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不斷深化“512”教學改革,打造具有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主動“三對接”(對接政府、企業、行業),構建產教深度融合育人機制;以“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的藝術實踐教學活動月為依托,提升學生藝術實踐能力;以豐富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為載體,不斷加強教學內涵建設。
學院立足地方教育與地方文化的最前沿,充分發揮高校科研優勢。2014年成立的邢臺學院地方音樂研究所師生團隊連年深入鄉野,對各縣市區的非遺項目進行調研普查,為邢臺地區民間音樂舞蹈藝術的挖掘、傳承與保護做出了積極貢獻。聯手邢窯研究所打造的“紅蓼花”邢瓷樂團已成為代表邢臺瓷文化的新名片。
學院拓寬學生管理思路,創新性地提出“三守、四會、五講”的學生日常教育管理要求。現有10個“紅蓼花”藝術社團,多次參演省市大型演出活動,并屢登央視大舞臺,受邀參演北京、吉林、安徽等省外大型文藝演出。學生在專業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2018年舞蹈學專業在河北省舞蹈比賽和華北五省市區舞蹈大賽中分別獲得一等獎、二等獎的優異成績。
學院積極踐行學校“三對接”、“三聯盟”的開放式辦學模式,與邢臺市各縣市區教育局達成全面合作協議,開啟學生教育實習、就業一體化育人模式,為提升學生應用能力和教師教學科研提供了廣闊空間。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91%以上,就業方向涵蓋中小學校、文化部門、藝術團體和培訓機構等。畢業生以扎實的專業技能基礎和實際教育教學能力、較高的音樂舞蹈表演及創作水平、富有務實精神和創新精神深受用人單位青睞。
音樂學專業(師范類/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立足邢臺,面向河北,輻射京津冀,適應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要求,培養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愛崗敬業,掌握必備的音樂學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美育素養,具有創新精神與自我發展能力,能夠在義務教育階段基礎音樂教育教學崗位及相關教育機構從事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優秀音樂教師。
核心課程: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和聲學、中外音樂史與鑒賞、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世界民族音樂、中學音樂教材教法、音樂美學、基礎聲樂、基礎鋼琴、形體訓練與舞蹈編導基礎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舞蹈學專業(非師范類/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立足河北,面向全國,培養能夠適應地方經濟、文化、教育發展需求,具有一定舞蹈理論素養和舞蹈編創技能、較系統的表演技能和舞蹈教育教學能力,能在中小學、演出團體、教育機構等部門從事舞蹈表演、舞蹈教學、舞蹈編導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核心課程:舞蹈基礎訓練、中國民族民間舞、中國舞蹈史、外國舞蹈史、舞蹈編導、劇目排練等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