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傳媒學院2020年免試招收臺灣地區高中畢業生簡章
學院概況
浙江傳媒學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共建高校,是一所行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傳媒類高校,素有“北有北廣、南有浙廣”“北有中傳、南有浙傳”之美譽。學校從1978年創辦浙江廣播電視學校、1984年創辦浙江廣播電視專科學校、2000年兩校合并成立新的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2004年升格為浙江傳媒學院,已有42年辦學歷史。現有杭州下沙和桐鄉烏鎮兩個校區,占地1305畝,總建筑面積57.7萬平方米。設有16個二級學院(部、中心),現有在校生1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20人;教職員工約1400人,其中專任教師939人。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浙江省平安校園”“浙江省應用型建設試點示范學校”等稱號。
學校學科涵蓋藝術學、文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等5大學科門類,形成了優勢突顯、特色鮮明、基礎扎實的學科專業體系。有戲劇與影視學、新聞傳播學、信息與通信工程3個省一流學科,其中新聞傳播學2011年獲批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有41個本科專業,其中藝術類專業18個,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為國家特色專業。廣播電視學、數字媒體技術、廣播電視編導、影視攝影與制作等4個專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工程、攝影、文化產業管理、動畫、戲劇影視文學、網絡與新媒體、音樂表演、編輯出版學、戲劇影視美術設計等10個專業入選浙江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學校專任教師中有正高147人、副高282人。有“長江學者”1人,國家“萬人計劃”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中宣部“四個一批”2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5人,省“錢江學者”3人,省“151人才工程”35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6人,省優秀教師5人,省教學名師4人,“雙師雙能型”的行業高端人才50余人。
學校現有省級科創平臺5個、省級科創團隊3個。近五年先后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74項,其中重點重大項目4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200多項,科研經費總量、高水平論文論著、社會服務與合作實現了跨越式提升。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省“五個一工程”獎和柏林電影節銀熊獎、電影金雞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中國國際電視節白玉蘭獎、德國紅點設計獎至尊獎、茅盾文學新人獎等40余項。建有全國首個網絡文學院。主創了一大批有影響的影視作品,如《長江圖》《小雞彩虹》《孤山路31號》《羅曼蒂克消亡史》《小別離》《小歡喜》《大國通道》《愛上中國》《為了人民的健康》《明月前身》《蓋世武生》《七把槍》《啟航》等。
學校現有國家級教學平臺2個、省級教學平臺11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近五年來先后獲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承擔省教育教學改革項目59項,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4部、省級教材14部,主持省級精品在線課程9門。建有360余個產學研實踐教學基地,其中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5個、海外實習基地5個。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微課大賽、省級優秀教師、省教學技能比賽等榮譽。先后以優異成績通過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和“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創新創業教育走在前列,2018年5月學校創業學院榮獲“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創業學院”稱號,2019年10月傳媒文化創意產業園獲“浙江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平臺資質。
學校學生近五年來榮獲各類國家級項目95項,獲省級學科競賽以上獎勵近500項,每年畢業生就業率在95%以上,考研率在15%以上,一年后創業率在5%以上,畢業生職業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居全省高校前列,獲教育部“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稱號。眾多畢業生成為新聞出版、影視行業、文化產業、文化傳播等領域的骨干精英,涌現了一大批如忠誠、章偉秋、龍丹妮、席文、李維嘉、郁剛、朱丹、王志強、林旭堅、林江國、戚薇等知名校友,其中71人次獲長江韜奮獎、金話筒獎、中國新聞獎等行業最高獎,《中國好聲音》《中國夢想秀》《快樂大本營》《最強大腦》《奔跑吧兄弟》《王牌對王牌》等品牌欄目均由我校畢業生主創。
學校與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及港澳臺地區近80所高校開展交流合作,每年向包括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等在內的合作院校派出近300名交流生,現有在校留學生245人,每年聘用國(境)外教師30余人。2015年與英國考文垂大學合作“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本科教育項目”;2017年與英國博爾頓大學合作“視覺傳媒碩士學位教育項目”;2017年浙江省首批國際化專業重點建設項目——播音與主持藝術(雙語播音)專業招收全日制學歷留學生;2019年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聯合開展“全球運營管理(大數據方向)”雙碩士培養項目;2019年獲批“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與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國際人文交流與傳媒人才培養基地”,獲“浙江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學校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22億元。建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實驗室1個,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學校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65.6萬余冊,電子圖書158.5萬余冊,電子期刊82.7萬余冊,學位論文605.8萬余冊,音視頻3919小時。
學校秉承“敬業、博學、求真、創新”的校訓,本著立足浙江、面向全國、緊貼傳媒、服務社會的宗旨,力爭成為卓越名校、傳媒名鎮、藝術名片,為邁向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傳媒大學而努力奮斗!
一、報名條件
1、具有臺灣居民居住證或《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及在臺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考生所持證件須在有效期內。
2、參加當年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簡稱學測),且語文、數學、英文考試科目中任意一科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的臺灣高中畢業生。
3、品行端正,身體健康,符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中對所申請專業的錄取規定。
二、招生專業
申請人可在學校公布的招生專業目錄中選擇兩個專業作為專業志愿。具體招生專業見下表:
序號 | 專業名稱 | 類別 | 學制 | 學費 (元/年) | 就讀校區 |
1 | 傳播學 | 普通類 | 4 | 4800 | 杭州下沙校區 |
2 | 廣告學 | 普通類 | 4 | 4800 | 桐鄉烏鎮校區 |
3 | 網絡與新媒體 | 普通類 | 4 | 4800 | 桐鄉烏鎮校區 |
4 | 文化產業管理 | 普通類 | 4 | 4800 | 桐鄉烏鎮校區 |
5 | 會展經濟與管理 | 普通類 | 4 | 4800 | 桐鄉烏鎮校區 |
三、申請報名
1、申請時間:即日起至2020年6月15日。
2、申請方式:
6月15日前,申請學生以電郵形式提交以下材料的掃描件。
(1)《浙江傳媒學院2020年免試招收臺灣地區高中畢業生申請表》(見附件1)(掃描件);
(2)《個人成績查詢授權委托書》(見附件2)(掃描件);
(3)臺灣居民身份證和《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掃描件);
(4)臺灣地區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考生成績通知單(含報名序號)(掃描件,須中學蓋章);
(5)兩位熟悉本人的中學資深教師出具的推薦信(掃描件);
(6)其他能夠體現申請者能力水平的證明材料及自述材料(掃描件)。
注:以上6項材料請于2020年6月15日前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我校招生電子郵箱(cuzzs@cuz.edu.cn),郵件主題請注明“2020年臺灣地區學測生申請材料-姓名”。我校收到郵件后會立即回復,如未收到回復,請電話咨詢:0086-571-86832600。
四、錄取
我校將對符合申請條件的考生,根據學生申請專業要求科目的學測三門合計級分(語文、英文、數學)、學測單科級分(排序為語文、英文、數學),結合綜合素質擇優錄取,最終擬錄取人數視生源情況而定。擬錄取名單將及時在學校招生網公示,并報送普通高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臺學生辦公室等有關部門審核,審核合格后方能辦理相關錄取手續。
五、其他
新生持《錄取通知書》按照規定時間報到,因故不能按時報到者,應提前向學校請假。無故逾期未報到且又未請假者取消其入學資格。
新生入校后,我校將核查其入學資格并進行身體檢查。凡不符合臺灣免試生錄取條件或弄虛作假或不符合入學體檢要求者,我校將取消其入學資格。
學生入學后,按學校規定繳納學費、住宿費和雜費,收費標準與內地同專業學生標準一致,學校收費嚴格按照物價部門批準和有關規定執行。
六、聯系方式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園區學源街998號(杭州下沙校區) 310018
浙江省桐鄉市梧桐街道逾橋西路998號 (桐鄉烏鎮校區) 314500
招辦電話:0086-571-86832600
招生網址:http://zsw.cuz.edu.cn
附件1:浙江傳媒學院2020年免試招收臺灣地區高中畢業生申請表.doc
本招生簡章由浙江傳媒學院招生辦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