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配套保障(中山大學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強基計劃培養方案)
六、配套保障
(1)組織保障
中文系已成立以系主任與黨委書記為負責人的強基計劃領導小組,以陳偉武教授(國家級高層次人才)、黃仕忠教授(國家級高層次人才)、陳斯鵬教授(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何詩海教授(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張均(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為主要成員的強基計劃工作小組,保障強基計劃順利實施。通過“青馬學堂”、“紅色主題教育”、“馬克思主義經典讀書會”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觀指導,積極為國家重大戰略輸送優秀后備人才。
(2)經費保障
學校將為強基計劃配備一流的師資,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創造一流的學術環境與氛圍等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持。近五年來,中山大學人才培養經費投入持續增加,年均增長1個億以上。強基計劃將在相關專業生均投入的基礎上,再增加兩倍。通過加大對本科教學經費投入力度,設立強基計劃專項資金,用于科研訓練和創新實踐、學術交流和社會實踐活動、國內外高水平教師合作交流等工作的開展。
(3)師資保障
堅持“以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的理念。以國家級高層次人才陳偉武教授、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陳斯鵬教授等資深專家擔任“強基計劃班”班主任,以中文系黨委書記擔任“強基計劃班”輔導員,專業培養與思想引領并重;長期聘請海內外知名學者前來開設講座、短期課程,或擔任強基計劃導師,增進學生與大師、名師的互動,強化對學生的學術熏陶。大力提倡教師人心向教風氣,全面推動教師更加用力用心用情投入教學活動。繼續推進人才倍增計劃,加大強基計劃人才引進實施力度。
(4)政策保障
暢通成長發展通道,對學業優秀的學生,除了免試推薦進入碩博階段外,在公派留學等方面也將予以優先安排。推進科教協同育人,鼓勵相關科研大團隊、大平臺和協同創新中心等吸納這些學生參與項目研究,探索建立結合重大科研任務進行人才培養的機制。強基計劃學生除了參與學校、院系獎學金的平等競爭外,學校將特設單列獎學金,以鼓勵他們全身心投入到這一關系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偉大事業中來。
(5)其它激勵機制
學校各類重點實驗室、科研基地以及其他科研實驗條件向強基計劃學生全面開放。中文系還通過“青年學者論壇”、“古文字學與中國古代文明”前沿研究工作坊、優秀論文報告會、“強基計劃”學術獎等形式,為學生學術培養提供更多的平臺與機會,鼓勵強基計劃優秀學生脫穎而出。
[1]6必修學分+2指定選修學分。
[2]廣州校區南校園和珠海校區學期為第1學期、廣州校區東校園開課學期為第2學期。
[3]理論學分為3的思政課,周學時為3,排課采取前4后2或前2后4等模式,下同。
[4]廣州校區東校園開課學期為第1學期,廣州校區南校園和珠海校區學期為第2學期。
[5]包含政治理論社會實踐活動2個學分。
[6]廣州校區南校園和珠海校區學期為第3學期,廣州校區北校園、東校園開課學期為第4學期。
[7]廣州校區東校園開課學期為第3學期,廣州校區南校園和珠海校區學期為第4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