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配套保障(中山大學生物科學專業強基計劃培養方案)
六、配套保障
1.組織保障
學院成立以院長和書記為組長的強基計劃領導小組,成立以主管教學的副院長和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為組長的強基計劃工作小組,成員包含教學系、學工、本科及研究生教務、名師等各方面成員,并依靠教學指導委員會開展培養工作。聘請院士和學院院長做為強基班的班主任,組建以院士、杰青等知名學者為主的指導團隊。(1)在現有規章制基礎上,根據強基計劃的學生培養特點完善制度和措施,實施個性化培養,注重因材施教,做到興趣引領,使命驅動。(2)通過學校和學院兩個層面的領導和協調,強化基礎課程,同時注重學科交叉,尤其要加強與國家戰略需要的新興學科交叉培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來培養人才。(3)統籌協調組織力量加強各類科研和教學平臺建設,加強五個融合,提升學生面向未來的創新能力。
2.經費保障
對于強基計劃學科,學校每年給予專項經費傾斜支持。除了正常課堂教學外,經費支持主要用于:(1)學生科研訓練材料試劑費;(2)在粵港澳生命科學協同育人平臺的產學研實踐;(3)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及港澳知名科學家講座費及指導費;(4)學生國際交流學習和比賽;(5)導師國際合作及師生會議等。
3.師資保障
1)以優秀人才培養更優秀的人
通過人才引進與培養相結合,著力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專業水平高的教師隊伍。
2)教師培養保障制度
對于青年教師開設崗前培訓和試講制度;通過舉辦主題培訓、教學沙龍、教研實習等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學術水平。
3)黨建與教研室配合提高基層教學組織活動
以學科設立黨支部,而教研室的課程群又與學科高度相關。通過黨建活動的引領,教研室與支部配合,在教師隊伍培養、課程建設、教考分離、教研資料與檔案管理等方面更好完善教學基礎體系建設。
4)教學資源協同創新
通過畢業論文交換指導、共享生產實習基地、開展暑期課程集中授課、共享大型開放式網絡課堂和微課等多渠道實現教學資源的協同創新。
4.政策保障
按照學校管理辦法,符合推免條件的全部進入碩博階段。本科學習期間公派留學、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國內和國際學術交流和學習科研活動并按規定報銷相應費用。本科學習期間科研專著可購買報銷,從事科研訓練相關實驗經費可以報銷。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強基計劃培養方案由生命科學學院負責解釋,如有修訂,以最新修訂的培養方案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