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20年“專轉本”招生簡章(招生代碼:1106)
一、學校概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學校始建于1960年,應新中國國家戰略和國民經濟建設需求而生,隸屬中央(軍委)氣象局,前身為南京大學氣象學院,1963年獨立建校為南京氣象學院,1978年列入全國重點大學,2004年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以來,先后實現了江蘇省人民政府、中國氣象局、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現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
學校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區,校園占地面積約兩千畝。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萬余名、碩博研究生近4000名、留學生1600余名。
學校辦學特色鮮明,大氣科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在教育部一級學科評估中蟬聯全國第一、獲評A+等級,氣象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地球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4個學科躋身ESI學科排名全球前1%。擁有大氣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科學技術史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8個本科專業分布于理、工、文、管、經、法、農、藝8個學科領域,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700多人,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1人、教育部長江特聘(講座)教授3人、國家杰青項目獲得者8人、國家特聘專家15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人、“973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首席科學家1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4人、科技部創新領軍人才2人、其他“四青”人才20人,以及省部級人才工程、教學名師等600多人次。現擁有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長江創新團隊、江蘇雙創團隊等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團隊28個,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達88.74%,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經歷達60.22%。
歡迎報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二、招生錄取
1、接收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收費標準:依據江蘇省物價部門相關文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普通類專業采用學分制收費,具體標準為:理工科5800元/生?年;文史5200元/生?年。
3、錄取辦法:在江蘇省教育考試院監督下,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錄取原則,實施遠程網上錄取。在江蘇省教育考試院規定的投檔比例范圍內,對進檔考生從高分到低分順序進行錄取。經江蘇省教育廳批準后將《錄取通知書》發放到推薦學校,由推薦學校將錄取通知書送達被錄取考生。
4、體檢要求:對考生身體健康狀況要求,按《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學生入學后需進行體格檢查,體檢異常者按有關規定處理。
5、其它事項:選拔對象、報考資格,報名地點、時間,考試科目、時間均按江蘇省教育廳統一部署執行。
三、學生培養
1.培養方式:“專轉本”學生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單獨編班,統一轉入本科三年級學習。
2.學籍管理: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錄取的“專轉本”學生,由學生所在推薦學校負責辦理轉出手續,并提供學生的檔案等相關材料;學生憑錄取通知書和專科畢業證書等材料按時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辦理入學手續,未取得專科畢業證書的“專轉本”學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不予辦理入學手續和學籍注冊。“專轉本”學生不得轉專業和轉學。
3.文憑發放:根據教育部和江蘇省教育廳有關文件規定,“專轉本”學生入學后享受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其他本科生的待遇,學生修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且成績合格,頒發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士學位證書。“專轉本”學生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內容按照國家規定填寫。
4.就業政策:“專轉本”學生畢業時,按國家有關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政策執行。
四、招生計劃
院校代號 |
院校名稱 |
專業代號 |
專業 名稱 |
招生 類別 |
專業 代碼 |
學科門類 |
學科門類名稱 |
計劃數 |
學費 |
備注(對報考者專科階段所學專業等要求)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01 |
會計學 |
文史類 |
120203 |
12 |
管理學 |
40 |
5200 |
6301 財政稅務類6302金融類、6303財務會計類、6305經濟貿易類、6307市場營銷類、6306工商管理類、6308電子商務類、 6309 物流類、6401旅游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01 |
會計學(退役士兵) |
文史類 |
120203 |
12 |
管理學 |
10 |
5200 |
6301 財政稅務類6302金融類、6303財務會計類、6305經濟貿易類、6307市場營銷類、6306工商管理類、6308電子商務類、 6309 物流類、6401旅游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02 |
財務管理 |
文史類 |
120204 |
12 |
管理學 |
40 |
5200 |
6301 財政稅務類6302金融類、6303財務會計類、6305經濟貿易類、6307市場營銷類、6306工商管理類、6308電子商務類、 6309 物流類、6401旅游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02 |
財務管理(退役士兵) |
文史類 |
120204 |
12 |
管理學 |
10 |
5200 |
6301 財政稅務類6302金融類、6303財務會計類、6305經濟貿易類、6307市場營銷類、6306工商管理類、6308電子商務類、 6309 物流類、6401旅游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03 |
金融工程 |
文史類 |
020302 |
02 |
經濟學 |
40 |
5200 |
6301 財政稅務類6302金融類、6303財務會計類、6305經濟貿易類、6307市場營銷類、6306工商管理類、6308電子商務類、6309 物流類、6003 水上運輸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03 |
金融工程(退役士兵) |
文史類 |
020302 |
02 |
經濟學 |
10 |
5200 |
6301 財政稅務類6302金融類、6303財務會計類、6305經濟貿易類、6307市場營銷類、6306工商管理類、 6308電子商務類、6309 物流類、6003 水上運輸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04 |
電氣工程及其 自動化 |
理工類 |
080601 |
08 |
工學 |
70 |
5800 |
6001鐵道運輸類、6003 水上運輸類、5301電力技術類、5601機械設計制造類、5603自動化類、5602機電設備類、6102計算機類、6101電子信息類、6103通信類5404建筑設備類、5607汽車制造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05 |
自動化 |
理工類 |
080801 |
08 |
工學 |
70 |
5800 |
6001鐵道運輸類、6003 水上運輸類、5301電力技術類、5601機械設計制造類、5603自動化類、5602機電設備類、6102計算機類、6101電子信息類、6103通信類5404建筑設備類、5607汽車制造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06 |
電子信息工程 |
理工類 |
080701 |
08 |
工學 |
70 |
5800 |
5301電力技術類、5603自動化類、5602機電設備類、6102計算機類、6101電子信息類、6103通信類、5601機械設計制造類、5607汽車制造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07 |
通信工程 |
理工類 |
080703 |
08 |
工學 |
70 |
5800 |
5301電力技術類、5603自動化類、5602機電設備類、6102計算機類、6101電子信息類、6103通信類、5601機械設計制造類、5607汽車制造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08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理工類 |
080901 |
08 |
工學 |
70 |
5800 |
5301電力技術類、5601機械設計制造類、5603自動化類、5602機電設備類、6102計算機類、6101電子信息類、6103通信類、5607汽車制造類、6307市場營銷類、6602廣播影視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09 |
網絡工程 |
理工類 |
080903 |
08 |
工學 |
60 |
5800 |
5301電力技術類、5601機械設計制造類、5603自動化類、5602機電設備類、6102計算機類、6101電子信息類、6103通信類、5607汽車制造類、6307市場營銷類、6602廣播影視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09 |
網絡工程(退役士兵) |
理工類 |
080903 |
08 |
工學 |
10 |
5800 |
5301電力技術類、5601機械設計制造類、5603自動化類、5602機電設備類、6102計算機類、6101電子信息類、6103通信類、5607汽車制造類、6307市場營銷類、6602廣播影視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0 |
軟件工程 |
理工類 |
080902 |
08 |
工學 |
70 |
5800 |
5301電力技術類、5601機械設計制造類、5603自動化類、5602機電設備類、6102計算機類、6101電子信息類、6103通信類、5607汽車制造類、6307市場營銷類、6602廣播影視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1 |
物聯網 工程 |
理工類 |
080905 |
08 |
工學 |
60 |
5800 |
5301電力技術類、5601機械設計制造類、5603自動化類、5602機電設備類、6102計算機類、6101電子信息類、6103通信類、5607汽車制造類、6307市場營銷類、6602廣播影視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1 |
物聯網 工程(退役士兵) |
理工類 |
080905 |
08 |
工學 |
10 |
5800 |
5301電力技術類、5601機械設計制造類、5603自動化類、5602機電設備類、6102計算機類、6101電子信息類、6103通信類、5607汽車制造類、6307市場營銷類、6602廣播影視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2 |
會計學 |
理工類 |
120203 |
12 |
管理學 |
20 |
5200 |
6301 財政稅務類6302金融類、6303財務會計類、6305經濟貿易類、6307市場營銷類、6306工商管理類、6308電子商務類、 6309 物流類、6401旅游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2 |
會計學(退役士兵) |
理工類 |
120203 |
12 |
管理學 |
10 |
5200 |
6301 財政稅務類6302金融類、6303財務會計類、6305經濟貿易類、6307市場營銷類、6306工商管理類、6308電子商務類、 6309 物流類、6401旅游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3 |
財務管理 |
理工類 |
120204 |
12 |
管理學 |
20 |
5200 |
6301 財政稅務類6302金融類、6303財務會計類、6305經濟貿易類、6307市場營銷類、6306工商管理類、6308電子商務類、 6309 物流類、6401旅游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3 |
財務管理(退役士兵) |
理工類 |
120204 |
12 |
管理學 |
10 |
5200 |
6301 財政稅務類6302金融類、6303財務會計類、6305經濟貿易類、6307市場營銷類、6306工商管理類、6308電子商務類、 6309 物流類、6401旅游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4 |
金融工程 |
理工類 |
020302 |
02 |
經濟學 |
20 |
5200 |
6301 財政稅務類6302金融類、6303財務會計類、6305經濟貿易類、6307市場營銷類、6306工商管理類、 6308電子商務類、6309 物流類、6003 水上運輸類 |
1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4 |
金融工程(退役士兵) |
理工類 |
020302 |
02 |
經濟學 |
10 |
5200 |
6301 財政稅務類6302金融類、6303財務會計類、6305經濟貿易類、6307市場營銷類、6306工商管理類、 6308電子商務類、6309 物流類、6003 水上運輸類 |
合計 |
- |
- |
- |
- |
- |
- |
800 |
- |
(注:具體招生計劃以江蘇省教育廳公布為準)
五、專業簡介
會計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企事業單位會計、審計、稅務、財經法規和計算機等方面的知識和操作技能,熟悉我國企事業單位的會計準則和財務制度,熟練掌握與應用計算機和各種財務會計軟件,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能熟悉并勝任會計實務工作。畢業生應是具備上述知識和技能,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其他經濟組織從事會計核算與管理,具有職業倫理道德與社會責任的高級應用型會計專門人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財務與會計系師資實力雄厚,專業排名為前85名,居全國會計學專業排名前百分之七。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可考取會計學、管理學、經濟學、金融學等碩士研究生專業,學院擁有MPAcc會計專業碩士、管理科學與工程和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為學生提供深造平臺。
學生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后可在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及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從事會計、審計、稅務及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本專業和相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或通過學校提供的豐富的海外聯合辦學渠道出國深造。
財務管理
培養目標:本專業以會計學知識和技能為基礎,要求學生全面掌握財務、金融、財經法規和計算機等知識和操作技能,掌握財務與金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熟悉企業籌資、投資和財務控制流程,掌握金融市場理論和金融工具的基本運作原理,并能熟練進行實踐操作。此外,還應具備較高英語水平和財務信息系統操作技能,熟悉我國企事業單位的會計準則和財務制度。畢業生應是具備財務管理、財務會計、投資理財等方面綜合素質和運用能力,能在工商企業、金融企業、中介機構、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財務、會計、金融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財務與會計系師資力量雄厚,財務管理專業等級為A(武版排名),專業排名為全國前80名,居全國財務管理專業排名前百分之十。
學生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及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從事財務管理、金融和會計實務工作。
金融工程
金融工程學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公司、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與證券投資業務的迅速發展而誕生的一門工程型的新興交叉學科。金融工程是現代金融學的最新發展,主要培養學生在掌握現代金融理論基礎上,能夠熟練運用數學、計算機知識和工程技術方法來開發和設計新型金融工具和交易手段,相比金融學專業,金融工程專業要求學生掌握更多的數理定量模型。目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金融工程專業現任專職教師12人,且均獲得博士學位,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職稱共7人。本專業師資隊伍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強的科研能力。本專業學生在“本科導師制”指導下,較多學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為學生提升創新能力及研究生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掌握現代金融理論,熟練掌握金融計量、經濟優化和金融工程方法,具有較為全面的金融理論、數學和計算機知識,能夠開發、設計、操作新型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手段,能創造性地解決金融財務問題。培養能在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各類商業性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機構、公司企業的金融業務部門和各級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從事與金融工程相關工作的應用型高級金融人才。
就業前景:金融工程專業在我國是一個新興的專業,它是為適應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需要而設立的。隨著金融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金融衍生品在金融風險管理中的深入應用,金融市場對掌握金融理論、數量方法和工程技術的復合人才的需求已變得極為迫切,而金融工程專業學生恰好是“應用型、復合型、外向型和創新型”金融領域的高端人才。因此,金融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前景較為廣闊。
就業領域:學生畢業后可以進入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機構、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基金管理公司、投資咨詢機構、交易所、政府管理部分等單位。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涉及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電機電器技術、控制技術、信息與網絡控制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等諸多領域,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主要特點是強弱電結合,機電結合,軟硬件結合,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元件與系統相結合,使學生獲得電工電子、系統控制、電氣控制、電力系統自動化、電氣自動化裝置及計算機應用技術等領域的基本技能。
培養目標:培養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設備檢修維護、工程設計開發、生產制造經營、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電氣工程、系統科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控制工程等。
學生就業方向:電氣專業俗稱“萬金油”,有電的地方就需要有電氣專業。主要在電氣工程相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技術、研制開發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具體的有發電廠、電力公司、南瑞繼保、華為、中興、地鐵等。
自動化
本專業為江蘇省特色專業、江蘇省重點專業、江蘇省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自動化專業實踐實習條件優越,擁有江蘇省“氣象探測與信息處理”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兩個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氣象能源利用與控制”工程技術中心,江蘇省“傳感網與氣象裝備”優勢學科平臺,中央與地方共建“系統集成與智能控制”和“測試計量技術及氣象儀器”兩個科研平臺;建成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MITT”和“IAAT”人才認證培訓項目兩個培訓與測試基地;與企業聯合建立校企研究院6個、市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4個,實踐實習基地15個。針對全球產業結構調整新變化與中國產業發展戰略新趨勢,本專業凝練出智能控制、大數據分析技術兩個新的科研團隊,以及電子技術基礎、智能控制、計算機應用等三個教學團隊。
培養目標:努力培養能夠在自動化領域從事工程設計、研制開發、項目實施、系統運行、檢測維修、生產經營等技術或管理工作,以及在機器人技術、大數據分析等方向適應新興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自動化專門人才。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系統科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控制工程、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
學生就業方向:主要在工農業、交通、能源、IT、教育、國防等眾多應用領域開展研究開發工作。
電子信息工程
培養目標: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及其熟練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自我知識更新能力、創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快速適應社會能力,掌握一定的氣象基礎知識。培養各類電子工程設計、生產的高等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能從事電子設備、氣象電子儀器與裝備、電子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和應用開發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子技術與電子工程、信號檢測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進行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設計、開發、應用、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
1)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熟練掌握電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程實現方法;
2)掌握電子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術,具備獨立分析、仿真、設計電子設備與系統和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基礎課和專業課實驗、電路分析基礎實驗、模擬電子線路實驗、數字邏輯電路實驗、金工實習、電子工藝實習、綜合電子系統設計訓練。
主要專業實踐:電子線路實驗、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綜合實驗、綜合電子系統設計與制作、創新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主要就業方向:可以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外資、私營企業的電子信息、電子設備、電子系統、電子技術與電子工程的研究、設計、開發、教學、安裝、生產和行政管理等部門工作。
通信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經濟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比較系統地掌握計算機和現代通信系統的基礎理論、業務知識和實際技能,能在企事業單位、通信部門從事計算機和現代通信、計算機網絡的設計、制造、安裝、測試、維護和管理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培養要求:1.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能夠全面掌握通信系統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2.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具有一定的系統分析和較強的應用系統軟件設計開發能力,熟練使用主流的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和程序設計語言。
主要實踐性環節:課程設計、生產實習、金工實習、電子工藝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創新實踐等。專業主要實驗:電子線路實驗、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綜合實驗、單片機綜合實驗、通信原理綜合實驗。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可攻讀信息與通信工程和電子信息學科等方向的碩士、博士學位。
主要就業方向:可以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外資、私營企業的通信部門從事電子通信、通信設備、系統網絡的研究、設計、開發、教學、安裝、生產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科學素養,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能在教育部門、企事業單位、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電子信息、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領域的軟件系統開發、計算機管理與維護、網絡規劃組建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IT行業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研究與應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具有研究和開發計算機系統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
主要專業實踐: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操作系統課程設計、編譯原理課程設計、計算機網絡課程設計、數據庫系統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
學生就業方向:學生可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相關領域的設計、開發、應用、工程服務以及企業管理、研發技術管理、企業市場經營等工作。
網絡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堅實的計算機硬件、軟件基礎,具備網絡工程的規劃、設計、維護及網絡安全管理、網絡編程等基本能力,能夠在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網絡的規劃設計、組織實施以及管理維護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領域的基本理論知識,接受從事計算機和網絡系統相關的工程與應用的專業訓練,具有研究、開發、應用和集成計算機網絡工程應用系統的基本能力。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
主要專業實踐: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操作系統課程設計、數據庫系統課程設計、計算機網絡課程設計、TCP/IP課程設計、網絡工程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
學生就業方向:學生可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從事網絡工程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和管理等工作。
軟件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計算機軟件基礎、較強的軟件開發和專業綜合實踐能力,并具備軟件工程管理知識,具有團隊合作素質,能在科研和教育部門、企事業單位、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中從事軟件研發、管理和服務等工作,具有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高素質軟件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軟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重點培養學生系統設計、分析、開發以及軟件項目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加強軟件工程、項目管理、軟件開發與測試等方面的教學與實踐內容,加強組織管理、合作與交流等方面能力的訓練,使其不僅具有進行軟件開發的基本能力,而且具備工程項目的組織與管理能力。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
主要專業實踐: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操作系統課程設計、編譯原理課程設計、軟件開發實踐、數據庫系統課程設計、JAVA程序設計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
學生就業方向:學生可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從事軟件設計與開發、系統集成、軟件測試等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和管理等工作。
物聯網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掌握物聯網相關的計算機、通信和傳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并熟悉物聯網產業鏈中標識、感知、處理和信息傳送四個環節,能勝任物聯網相關技術的研發及物聯網應用系統規劃、分析、設計、開發、部署、運行維護等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研究從感知層(包括傳感器、射頻識別、核心控制等)到網絡層(包括傳感網絡、通信系統、計算機網絡等)再到以面向產業和行業應用的應用層的相關理論和工程應用問題,重點突出實踐能力和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實踐、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14~16周。
主要專業實踐:電路實驗、電子技術實驗、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實驗、無線傳感器網絡實驗、射頻識別(RFID)技術與應用實驗、單片機原理及嵌入式系統實驗、ZigBee技術及應用實驗、計算機網絡實驗、通信原理與技術實驗等。
學生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后能夠在信息領域、科研部門從事物聯網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也能勝任物聯網技術在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地質災害監測、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中的應用工作。
學校地址及聯系方式:
學校代碼:1106
地址:南京市寧六路219號
郵編:210044
學校網址:https://www.nuist.edu.cn/
咨詢電話:025-58235209 王老師
電子信箱: yjyzb@nuist.edu.cn